top of page

寻找真我(2):说出你的感受

  • Sherill
  • Nov 12, 2015
  • 6 min read

雨水滴滴答答穿过树林,打在Karin身旁的窗户上。她将身子埋进沙发的角落里,望着窗外,又好似凝视着玻璃窗上滑下的水珠,她不看我,像是自言自语的说到:“我挺喜欢这里的,看着树林,还有湖对面的山,脑子空白着也觉得很放松。”

我的目光从Karin身上移开,瞥了一眼蒙蒙雨雾中的树林和小山,这样的景色除却静怡,还有压抑和无趣,显然Karin并没觉察出这低沉之感。我想到美国咨询心理协会前不久在期刊中有对抑郁症患者的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多数有着抑郁情绪倾向的人更迷恋阴天/雨天,我提醒自己留意Karin可能存在的eposides of depression,or any other emotional abnormalities。片刻沉默后,我看着Karin舒缓的面部表情,淡淡的说道:”你现在看上去很放松。“

“嗯。我很喜欢灰色的,湿嗒嗒的天。“ 她嘴角泛出一丝笑意,扭回头看着我说:”你不觉得吗?这样的天气就不适合工作了,要没有工作任务,人多放松啊。。。太多要做的事,太多要想的问题,实在累人。” 她顿了顿,看我没回应,继续说到:“可是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累人这么麻烦。。。你上次说befriend my own feelings,我理解的是你希望我更多的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变化,不忽视自己的情绪对吧?我试着照做了。“

“你试着做了?“

”嗯,但效果不好,没解决什么问题,好像更痛苦了。。。你记得我说过我的目标是每天投出5份工作申请吗?哎,事实上我从没做到过,我总觉得心很乱,很难专注。比如说前天我看到一个工作机会,我很喜欢那家公司,但读着招聘信息,越读越觉得自己没可能。然后我就开始觉得不舒服。。。当时忽然就想到你说的,就试着感受自己的情绪,但是一头雾水,只觉得迷惑。”

“迷惑?对什么迷惑?”

”就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啊,你说要练习感受情绪,但我从没这样做过。说实话,从上大学开始,每当我陷入这种状态下,我的惯性反应是转移注意力,比如去看电视或者睡觉,或者上网等等,反正就是不会继续看这些招聘信息了,因为只要转移注意力我就不会感觉那么糟糕。。。“

“这糟糕的感觉是什么? “

“就是一种感觉,很不舒服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好好体会一下,说出你的感受。”

“不自信吧,我觉得就是不自信,心虚。”

“。。。(沉默)”

“。。。(沉默片刻)不自信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烦,对,我会感觉很烦躁,然后感觉很。。。痛苦。这种痛,其实也有怕的成分。我怕我会永远找不到好工作,我怕我的人生太失败。。。我就在怕和烦之间来回折腾,所以我必须干点别的,如果我逼着自己不去转移注意力的话,这两种感受就要反复折磨我,太痛苦了。“

”你有真的被烦躁和恐惧折磨到吗?“

”那当然啦!我就是太怕它们折磨我,所以才会中断自己的努力,每天连两份简历都投不出去。。。“

”你怕被它们折磨,所以你中断努力。你还是没有回答,你究竟有没有被这些消极情绪折磨到。”

”我不明白你的问题。。。“

”Karin, 你之前也说你很少让自己体会情绪,你惯性的会去转移注意力,也就是说,你会惯性的躲开这些可能折磨你的情绪。“

“嗯。”

“听起来你并不给那些坏情绪机会来折磨你,听起来你的很多心虚感受,或者说不舒服的感受,其实更多的来自于 你对坏情绪的惧怕和躲避,而非真的有被坏情绪本身折磨到。”

“。。。噢。。。是啊。。。。”Karin瞪了瞪双眼,双眉锁紧思考片刻,她诧异又急促的叹了口气,说 “是真的吗?好像有点道理啊。。。可是。。。我不明白,这怎么就是怕坏情绪呢?我只是希望自己尽量保持好心情啊,消极能量太多的话大家都会讨厌的。。。“

我望着Karin脸上真诚的迷茫,感受着她不断体验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她把消极情绪等同于消极事件,并且践踏自己真实拥有的力量,无视她自我改变的可能性。难怪她常常觉得hopeless,会质疑未来。我知道现在如果把谈话提升到思维/认知的平面,她会错失一个很宝贵的机会来体会情绪,而没有情绪体会,就不可能从情绪中解放出来。我于是什么都没有讲,只是身子微微前倾,认真的望着她的眼睛,用肯定的目光鼓励她继续感受,用安静暗示她我在听,她要知道,她的问题,我都会专注的听进去。

Karin看了看我,在最初的几秒沉默之后,好像放弃了等待我的言语回复,她抓起身旁的抱枕,抱在怀里,靠向沙发后背,像是体验到危机后本能反应要保护自己,又像是看到真相时掩藏不住的放松和宣泄。。。她声音低低的说:“难道是我对消极情绪的害怕 影响我没办法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吗?”‘说完她顿了顿,又抬头望着我:“你说的对。。。嗯,我做的一切,包括这个习惯的养成,都是不想被消极情绪控制,但是总躲着它们,其实我已经被它们控制了。”

“你有别的选择吗?”

“别的选择,别的选择就是你说的不要急着转移注意力,要立足当下,学着认知情绪,感受自己的情绪啊。”

“对你来说,这是个选择吗?”

“我觉得应该是,但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这样做意义有多大。。。”

“你听上去很沮丧,有点泄气了。”

“哎。。。因为这个选择还是没办法解决我的问题。。。不转移注意力一样无法让我成功应聘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啊。。。如果以前躲着消极情绪不好,至少这个解决办法能让我不那么不舒服。。。。。。虽然这样做 我依然是被情绪所控制,但是不这样做 难道就能不被情绪控制了吗?我觉得更会被控制,因为我彻底放弃反抗了。那样岂不是一场更可怕的摧残?”

“我们又回到刚才的问题了。这些情绪本身有伤害到你吗?你怎么知道放弃反抗就会被更可怕的摧残?”

Karin摇摇头,脸上掠过一抹苦笑,她开始讲更多过去的经历,说自己从小到大都还算顺利,朋友不少,她也不觉得自己哪里做的不如别人。但青春期离开家后,她发现自己很多经历比不上别人,做事情的效率,能力都不及身边同学。因此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异常难行,让她记忆深刻。她描述自己在刚入大学的第一年到第二年上半年,常常体会这些情绪,不自信,自我怀疑,自我打压,然后烦躁,还有害怕,烦自己不够棒,怕自己毕不了业。。。她的这些情绪,使她变的不是很合群,朋友也越来越少,到后来干脆就搬出学校自己住,没有什么交心的朋友,但又无法忍受自己独来独往。

我明白Karin是在潜意识中,将她当时的状态固化了,连同着被固定于这种静止(非成长)状态的,还有她认为的,她所面临的挑战和她拥有的力量。

谈话时间接近尾声,预示到karin未来的进步,我觉得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对下一次谈话的期待,这份期待也不可避免的 在我的言语中传达出来:“Karin,你目标是能做到每天投递五份简历,能够让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能够,用你自己的话说,避免”心很乱,无法专注“的状态。我愿意帮助你靠近这些目标,但事实上,这个靠近的过程中,我只能提供辅佐支持,你才是主导力量。我鼓励你说出你的感受,就是要你让自己占有情绪,而非是情绪占有你。当你躲避情绪,允许情绪占有你的时候,它们便会控制着你,让你走不出自我怀疑和浮躁心虚的状态。感受情绪,再说出这些感受,才真正换你操控它们。因为在我们表达出烦躁和恐惧情绪的刹那,它们便没有了控制你的绝对力量,你便可以做新的选择,你可以选择让自己不逃避这些情绪,于是就会选择去继续写简历,继续找工作,继续填申请,继续准备面试。”

Karin点点头,露出尴尬的笑容:”其实理性的想想,我知道我没有那么糟糕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会这么怕体会到,或者说表达出,这种不好的情绪。“

“你说过大学初期反复经历这些情绪的时候,你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少了。这个可能是原因之一,你的消极情绪,让你接受了社交生活上的”惩罚“,所以你本能反应会逃避这些消极感受。其实这很不幸。。。没有获得支持不是你的错,别人无法给予,是别人也需要时间理清自己。在咨询关系中,你的所有情绪都会被接纳,你要多积极暗示和鼓励自己。”

Karin撇了下嘴,像是下决心似的,默默的点了两下头。她深呼一口气,轻声说:”谢谢你。“

我附和着她的语气,点点道:“那我们下周见Karin!"

תגובות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bottom of page